12月20-22日,第七届国际动力电池应用峰会在上海浦东举行。来自国内整车、动力电池、材料设备等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和行业组织,以及部分国外在华产业链企业代表齐聚于此,就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交付、供应链安全保障、双碳目标与全球市场新格局、材料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等产业链核心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在12月20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峰发表了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外国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在全球汽车和能源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行业今年保持了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775.07万辆,占整体市场的13%,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欧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1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606.7万辆,同比增长100.6%,新车普及率达到25%。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突破650万辆,继续领跑全球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今年1-10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390.4 GWh,同比增长75.4%。今年1-11月,全国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约258.5GWh,同比增长101.5%。
随着叠加动力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业界预测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进入TWh时代。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发展非常快。
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既离不开市场驱动和政策支持,也得益于电池技术的进步。对于动力和储能电池,还是要注重基础层面的创新,尤其是材料层面的创新。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工业领域也在结构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麒麟电池、比亚迪CTB电池、亿威锂能大型圆柱电池、蜂巢能源龙鳞电池等。这些创新技术和产品相继出现,共同推动了产业技术的更新和迭代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安全性仍然是动力和储能电池行业的重要关注点。安全是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底线和必要选项,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我们也看到,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产业链供需不匹配,锂电池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对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全球锂电池行业正面临着战略资源紧张和供应链安全的挑战。因此,以非战略性资源约束为重要补充的新型电化学体系的构建也被提上日程。
在碳中和的趋势下,欧洲、北美等地区的政府和车企都在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欧洲很多国家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美国也出台了降低通货膨胀法案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发展,将对动力电池、锂电池材料和设备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布局提出新的要求和机遇。同时,我们也积极呼吁全球汽车和锂电池行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全球汽车和能源体系变革,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从组委会,我们知道今年CBIS会议将延长至三天,我认为这是由蓬勃发展的行业的需求所驱动的。相信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会有很多专家和企业领袖分享他们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判断方面的成果。相信通过彼此的深入交流,将更好地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此,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