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网徐州公司联合结对共建社区、民主路小学师生走进徐电史志馆,以“银龄志愿”传承展望日为核心,为期一周的“银龄风采 情暖桑榆”志愿服务周圆满落下帷幕。在这里,银龄志愿者不仅是“电力故事讲述人”,更是精神火种的传递者——他们将百年徐电的发展变迁娓娓道来,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坚守,把电力人奋斗拼搏、奉献社会的基因,悄悄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步入史志馆,时间轴化作一条“精神长廊”:泛黄的电力建设文献记录着拓荒的足迹,带着岁月包浆的老式油开关凝结着攻坚的汗水,定格时代瞬间的历史照片诉说着奉献的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是鲜活的“思政教材”,清晰铺展出自徐州电灯厂到徐州供电公司的迭代之路,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读懂“从无到有”的奋斗密码,在感知工业脉搏中建立起对地方发展的深层认同。
活动特别邀请退休老工匠、老劳模加盟银龄志愿队伍,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还原了电力人最动人的担当:“没先进设备,就钻进闷热的电缆沟放线;遇荒郊野岭,就扛着器材攀山架塔,只为让偏远农村亮起来。”没有华丽辞藻,却让“责任”二字变得可感可知,让孩子们真切懂得,万家灯火的背后,是一代代人“啃硬骨头”的坚守。
“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王云芳的分享,则为这场传承注入了温暖的力量。她以自身经历为笔,讲述退休后扎根社区志愿服务、奔走解决邻里用电难题的故事,用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的初心——这不仅是个人的坚守,更是电力人精神血脉的延续,让孩子们明白,“奉献”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可学的行动。
活动尾声,史志馆前的合影定格下温情瞬间,而返程路上孩子们的热议,更让这场传承有了生动的回响:“以后要像爷爷奶奶一样为国家作贡献”“我想当供电工人,守护万家灯火”……稚嫩的话语里,藏着精神传承的最好答卷。
这场“银龄志愿”传承展望日,早已超越一次简单的参观活动——它是老电力人与新少年的精神对话,是电力行业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的代际传递。当银龄志愿者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担当”与“奉献”的种子,当百年徐电的精神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这份属于电力人的精神财富,终将在时代更迭中不断延续,成为照亮更多人前行的力量,也为企业发展、地方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