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动员了200多位行业专家研究编写了《汽车智能座舱分类及综合评价白皮书》,专家评审会在网上成功召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智能舱工作组组长高振海,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曹东普,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锡禅,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袁,周世英, 一汽集团研发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所所长胡,蔚来汽车技术规划首席专家、助理副总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研究院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智能汽车技术中心主任曹尚贵,华为终端BG智慧出行软件部部长季神州,郭刚,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等领导专家,以及智能驾驶舱各专项课题组领导、副组长、主要作者,以及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代表等。 ,全部由120多人参加。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汽车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詹菁菁主持。
会上,高振海院长代表汽车智能舱工作组介绍了白皮书的重点研究节点、研究咨询团队和参与单位、研究背景和战略意义,以及开展汽车智能舱分类和综合评价的目的。据介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汽车战略研究院牵头,该项目自2020年6月启动以来,已有200多位来自智能驾驶舱全产业链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参与其中。课题组先后召开了50次技术研讨会和头脑风暴,围绕智能座舱的定义、分类和综合评价达成了广泛共识。
曹东普教授代表联合课题组在《汽车智能驾驶舱分类与综合评价白皮书》中介绍了智能驾驶舱的定义、分类和技术结构。他提出了技术引导和应用规范的目标,从人机一体化的角度对智能驾驶舱进行分级,从人机交互、联网服务、场景拓展三大核心能力演进,提出了从“功能性驾驶舱”到“综合认知智能驾驶舱”的五个层次,初步提出了汽车智能驾驶舱“三纵三横”技术架构,描绘了智能驾驶舱的未来发展蓝图。
高振海院长介绍了《汽车智能驾驶舱分类与综合评价白皮书》的智能驾驶舱综合评价框架体系。他介绍了智能驾驶舱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产品和用户体验,包括安全、智能、效率、愉悦四个一级指标。安全和智能主要用于评价驾驶舱的产品先进性,效率和乐趣主要用于评价用户体验。他还介绍,评估体系为智能座舱评估提供方向性、框架性的参考和指导,保持三级及以下指标开放,进而实现可持续迭代升级。
在听取了《汽车智能座舱分类与综合评价白皮书》的汇报后,评价专家充分肯定了此项工作的意义和前瞻性,对课题组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表示祝贺,并结合自身实践和经验,给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白皮书报告提出的分类和综合评价符合行业发展实际,对汽车智能座舱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并对下一阶段深化和延伸研究提出了新的期待。
据介绍,本次联合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对汽车智能驾驶舱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不仅对我国汽车智能驾驶舱产业的产品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全球汽车智能驾驶舱的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这份白皮书是中国汽车智能驾驶舱领域的一次协同行动,凝聚了200多位专家的智慧和广泛的行业共识。根据总体安排,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最终修改完善后,将于近期正式向行业发布,并同步启动白皮书的宣传、推广和实施以及下一步的动态评估和深化研究。